保存桌面

中外文化与文论

首页 > 最新目录 >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年02期
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年02期
 文明互鉴与文化多样性
  • 比较文学的前沿问题与“学术川军”的全球视野(1)曾艳兵
     
  • 面对三星堆的失语——四重证据法重建思想史原点(12)叶舒宪
     
  • 文明互鉴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思考(32)曾明;常华仁;程宏伟
     
  • 试论天府文化与海外文化的交流互鉴(43)杨玉华;罗静
     
  • 世界文论的“融通性互补”与“世界诗性”:基于跨文化诗性阐释的视角(60)张宏辉;郑春兰
     
  • 文明互鉴:文化差异与东方文化的独特价值(78)张峰
     
文明互鉴与中国文论话语重建
  • 审美心智活动与艺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认知阐释——《文心雕龙》“思表纤旨”与认知诗学“具身心智”的比较研究(91)支宇;周倬屹
     
  • 融通与变异:《文心雕龙》关键词“神思”英译与阐释(104)刘颖
     
  • 方法论视域下的宇文所安唐诗史书写研究(115)孙太
     
  • 从审美视角看《道德经》中的“道”与《摩诃婆罗多》中的“梵”(127)王涛
     
  • 早期“笑”的重构——英语世界老舍作品“喜剧论”研究辨析(137)续静
     
文明互鉴与中西对话
  • 从非洲文学看西方理论视角的阐释霸权——以《美好的人尚未诞生》为个案(147)邹涛
     
  • 奥斯卡·王尔德眼里的中国:他者想象与自我建构(162)蒋婧;李成坚
     
  • 世界主义与民族文学的对话自我(178)韩周琨
     
  • 荣格文论中的中国材料阐释:理路、变异和价值(190)喻宛婷
     
东方文化与文明互鉴
  • 文学的他国化:从《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到《蛇性之淫》(217)寇淑婷;林天娇
     
  • 文化过滤与汉学家浦安迪笔下诸葛亮形象的变异(227)王鹏飞;张露盈
     
  • 《西游记》在新疆的多语种译介与传播:新时代“文化润疆”示范(240)凯沙尔·夏木西;阿布都外力·克热木
     
  • 韩中现当代文学交流研究——朴宰雨教授访谈录(253)张叉;朴宰雨
     
  • 跨文明变异视域下的古代诗话元范畴术语英译与阐释(267)欧婧
     
  • 中国—丹麦“纸的对话”:非遗展陈中的技艺交流与文化变异(279)吴光芬
     
中外文学交流中的变异研究
  • 变异学视角下近现代山水画发展的策略研究(289)李嘉璐
     
  • 变异的诗神:亨利·哈特中诗英译考论(300)时光
     
  • 变异传播与世界文学的形成(330)刘阿平
     
符号学、叙事学与意义伦理
  • 论艺术符号的出场——并就教于赵奎英教授(340)唐小林;付宇
     
  • 从“象”到“相”:西汉长安城布局的堪舆符号思想解析(350)叶进
     
  • 标出性翻转:20世纪音乐风格演进的内在文化动力(367)张兆麟
     
人类学与多民族文学
  • 历史述源与诗性叙事——彝族创世史诗《查姆》的诗学意义(382)罗庆春;吉洛打则
     
  • 多维“三角”与“流动”之疆:西南研究的范式对话(395)赵靓
     
  • 黑色的未来图景与历史源流的榫卯——《新星》中德拉尼的非洲未来主义(407)聂韬;左茂江
     
生态文学与生态文艺理论
  • 简论《沙乡年鉴》和《狼图腾》中的狼书写及其环境伦理建构:跨文明生态对话与互鉴(426)胡志红
     
  • 从气候变化到生物多样性议题的媒介呈现——基于中西主流媒体的比较研究(448)胡湉湉;纪莉
     
数智传媒与文化创意
  • 科幻成都:穿越文学的数智未来——聚焦一场落地成都的人工智能美术展(461)徐新建;郭天真
     
  • 文明互鉴下的博物馆特色话语构建:理论与方法(475)谢梅;张莹;王辰康
     
  • 数字时代的诗歌游戏(489)郭郁烈;张曦萍
     
  • 21世纪英美学界歌剧数字化研究(501)庄文静
     
会议综述
  • 文明互鉴与比较文学研究新格局——“文明互鉴与文学传播”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会议综述(514)赵渭绒;谭茹月